如果将交往看成一个找最优解问题,普通朋友能做到局部最优,但男女朋友可以做到全局最优,因为从局部最优搜索到全局最优需要不断考验对方的边界,而普通朋友看起来关系和谐,却是没法打破这一点的。

越陌生的朋友,越容易「在每一件事上都让彼此都舒服」。而恋人之间应该追求的是「总体上来看,我们在一起比不在一起,让彼此更舒服了」

比如你有个同学,这同学和你不算熟,你俩只有一个共同爱好,就是打dota。你们的生活除了游戏没有交集,只有晚上打dota的时候一起开黑,你们共度的每一段时光,都是彼此都开心的。你会发现,和这个同学一起玩的时候,「彼此都舒服」。至于他其他时候做什么,你一点都不关心。他爱干啥干啥,都不会令你感到不适。

男女朋友就是完全另一个系统了。

你认为,是否让彼此都舒服,是以「时间」来计算的。会有一个合理的「时间」,让男女双方都感到满意。这显然是一个过于简化的模型。

同样是两个小时,让女生陪男生看球,和让男生陪女生逛街,显然给双方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。因此时间并不是最本质的,做的事情才比较重要。

在成为恋人之后,你会发现,由于你们的生活被多多少少捆绑在一起,你们很多时候根本没有所谓「共赢」的选择。在某一件事情上,根本不可能让彼此「都舒服」。

就比如说看五月天演唱会。可能你女朋友是个五月天狂热粉,你对五月天毫无兴趣。这时候如果你陪你女朋友去看,你女朋友高兴,你不高兴。但是你不陪你女朋友去看,她觉得你作为男朋友竟然不喜欢她的爱豆,变成了你高兴她不高兴。也有可能,你不陪她,她就要和别的男生看,这时候你就更不高兴。或者说没有女生陪她看,你又担心她在这个比较复杂场合的安全,你又不高兴。再或者你说那咱们别去看五月天了,这时候变成了她不高兴。

你看,因为你们现在是男女朋友关系,而不是普通朋友了,就会出现很多别的想法,责任、义务、占有欲。这些想法就会让「彼此都舒服」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。

而这些问题,根本不是所谓增加或者减少两个人「黏」在一起的时间可以解决的。这段时间在不在一起,都会引起其中一个人的不舒适。

男女朋友之间应该做的,是追求所谓「两个人加起来更开心」。

比如一件事,如果压根没这件事,你们俩心情不变,都是(0,0)。但是如果这件事女孩子做了,她很开心,你小不开心,变成了(10,-3)。这件事就是件可以做的事情。可这件事要是女孩子小开心,你大不开心,变成了(2,-20),那这件事就不应该做。

我之前说,喜欢一个人,是愿意和她做让彼此都开心的事情,但爱一个人,应该是愿意和她做让她开心可不让自己开心的事情。大概意思就是这样。

如果两个人都有这样的心态,那日积月累,你们每个人的开心值期望都应该是上升的,在一个地方让对方一下下,对方在未来就会用更好的方式弥补你。你陪我去看五月天,我就陪你去看邓紫棋。这就是所谓比较健康的恋情。

当然,并不是每一段恋情都是健康的。

如果有一个人的心态是「你应该事事站在我的立场考虑,只要我开心的事情就让我去做,我不开心的事情就不能做」,那另一个人的开心值很可能就会一直下降,直到他无法继续容忍。这个很好理解。

但是还有一种情况,即便有一个人的心态是「我应该事事站在你的立场考虑,只要你开心的事情我就愿意做,你不开心我就不做」,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。在模型上,他们是等价的。你什么时候看到过一段感情,只有一方玩命付出,努力牺牲,不断退让,最后还能修成正果的?

所以说,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,当你们感觉到另一半一直在让着自己,每件事都以自己开心为第一使命的时候,不要开心,这可能是分手的前奏。

然而,量化开心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人们往往更容易感知到自己「是否开心」,而非「多开心」或者「多不开心」。更重要的是,人和人的价值观是有很大差异的。如果两个差别很大的人在一起,就会经常遇到这种取舍。动不动就是我很开心你很不开心。这样的感情就会导致两个人情绪波动太大,矛盾太多。而两个价值观很相似的人在一起,或许生活中大部分事情都是两个人都开心或者都不开心,他们几乎不太用做这种取舍。

理论固然有其可取之处,不过找到了对的人,这些就都不算是太大的问题了。